欧洲有码中文字幕在线_久久美利坚合众国久久综合_日本A级中文在线_亚洲中文自拍另av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2-04-28 15:57:19 教學設計
  •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 推薦度:
  •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推薦度:
  • 東陽房屋租賃合同 推薦度:
  • 馬的寓言故事 推薦度:
  •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設計1

  一、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詞語,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內(nèi)容,明確作者通過現(xiàn)身說法,以自己年輕時代的求學經(jīng)歷啟發(fā)馬生,以達到勸學的目的。

  4、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1、復述課文,掌握作者求學的主要經(jīng)歷,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2、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三、情感目標

  學習作者克服困難、勤心求學的精神和意志,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珍惜現(xiàn)有的優(yōu)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四、教學重點

  1、翻譯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本文作者執(zhí)著的求學之志和殷殷勸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寫作方法和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學習形象說理的技巧。

  五、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現(xiàn)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學態(tài)度。

  六、教學方法

  誦讀法 討論點撥法 復述法 品讀法 延伸拓展法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方法一: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泵献右舱f:“夫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p>

  這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板書課文標題)

  方法二:同學們,在五單元前面幾篇課文里,我們學習了幾種古代不同體裁的文章,如吳均的書信體山水小品文——《與朱元思書》、陶淵明的自傳體文章——《五柳先生傳》、韓愈的議論性文章——《馬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體裁為贈序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樣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的。

  二、作者簡介:

  宋濂,明初文學家。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人(現(xiàn)漸江義烏人)。他年少時受業(yè)于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因為身老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為太子講經(jīng),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后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朱無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稱贊他為: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集》。

  三、題目解說:

  1、關于東陽:漸江東陽縣。 與作者算是同鄉(xiāng)(同一個省)。

  2、關于馬生,馬君則。 “生”是長輩對晚輩的稱呼。 馬君則是作者同鄉(xiāng)人,在京城太學里讀書。作者到京城后,他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拜見過作者,并寫了長篇書信作為見面禮,文筆十分暢達。和他探討學問,語氣平和而且神色謙遜。還自己對我說他小時候用心學習非常勤奮,這真是個好學的青年?,F(xiàn)在他將要回家探望他的親人,我因此講了自己求學的艱辛來勉勵他。

  3、關于“序”。這是一種文體,并非“序言”。序分為書序和贈序。

  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

  贈序:始于唐朝,唐宋以來,文人在送別時,常常以詩文相贈,有人把這些詩文集中起來,再作一篇序,就稱之為贈序。后來,盡管沒有什么詩文,只寫一篇送別贈言的文章,也叫贈序,內(nèi)容多是勸勉、譽揚之詞。

  本文就是一篇贈序。

  四、背景介紹:

  洪武十一年(1378年),作者告老還鄉(xiāng)的第二年,應詔從家鄉(xiāng)(義烏)到應天(現(xiàn)江蘇南京)去朝見朱元璋時,同鄉(xiāng)晚輩馬生拜見自己后所寫。

  五、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六、再讀課文,抓住重點字詞意思,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七、作業(yè)設計。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肢體。

  2、合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穿。

  3、媵人持湯沃灌。 灌通盥,盥洗,洗手。

  (二)寫出下列加點字的古今含義。

  1、余因得遍觀群書。 余: 古義:我。 今義:多出的,剩下的。

  2、錄畢,走送之。 走: 古義:跑。 今義:行走。

  3、媵人持湯沃灌。 湯: 古義:熱水。 今義: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液。

  4、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假: 古義:借。 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三)解釋下列點字詞的意思。

  1、無從致書以觀。 致:得到。

  2、弗之怠。 怠:放松,松懈。

  3、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碩:大。

  4、俟其欣悅。 俟:等待。

  5、缊袍敝衣。 缊:舊絮。

  6、禮愈至。 至:周到。

  7、腰白玉之環(huán)。 腰:名作動,腰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一些文言字詞;了解“序”這種文體;體會對比手法的作用;熟讀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多種形式朗誦訓練,提高學生誦讀文言文的能力;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積累字詞,解決疑難點,把握文章內(nèi)涵。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勤奮刻苦的習慣,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中的挫折困難等;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一些文言字詞,理解并熟讀背誦課文。

  難點:理解把握文章深刻內(nèi)涵,挖掘其現(xiàn)實意義。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ǘz查預習

  1、點同學朗讀課文,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

  叩(kòu)問 叱(chì) 咄(duō) 俟(sì)負篋(qiè)曳(yè)屣(xǐ) 皸(jūn)裂 媵(yìng)人 以衾(qīn)擁覆 皆被(pī)綺繡 容臭(xiù) 燁(yè)然 缊(yùn)袍 敝(bì)衣

  2交流搜集到的有關作者,作品背景的知識。(教師依據(jù)情況補充)

 ?。ㄈ┦柰ㄕn文文意

  1、指導學生運用“五讀法”,即“讀標題、讀引言、讀課文、讀注釋、讀練習”自主學習課文。要求用梳辮子的方法整理本課重點文言字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

  2、小組合作交流解決疑難點,不能解決的在全班交流時提出共同解決。

  3、全班交流,教師引導性地鞏固字詞。

  第二課時

 ?。ㄒ唬?、復習導入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2)、作者在求學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都是怎樣解決的?找出相關句子加以印證。

  (3)、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全班交流,明確:

  (1)、本文以作者自己學習的親身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敘述在他青少年時代求學生涯中的艱苦和勤奮,表現(xiàn)了頑強的學習毅力和勤奮的學習精神。文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馬君的殷切期望。

  (2)無書:無從致書以觀──借書,抄書: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

  無師:無碩師名人與游──求師: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為師嚴厲:未嘗稍有降辭色(遇其)叱咄──求學禮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禮愈至。

  求學中途艱難:足膚皸裂而不知四支僵勁不能動──受人照顧: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學習生活艱苦: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處其間──樂以忘憂: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ǎ常?、本文是一篇序,是贈序,亦即贈言。是作者寫給馬君的贈言,勉勵他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文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滿懷期望,態(tài)度懇切。

 ?。ㄈ?、精讀研討(小組合作探究)

 ?。薄⒆髡邽槭裁茨芸朔N種困難,而“卒獲有所聞”?

 ?。病⑽闹袕膸讉€方面表現(xiàn)了明代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 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呢?

 ?。?、找出課文中議論的句子,說說它的作用。

  引導學生對照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入地討論,不僅要理解課文內(nèi)容,也要提高認識。

  (四)、體驗與反思

  引導學生比照作者,談談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找出不足,提高認識。

 ?。ㄎ澹?、課堂總結

 ?。?、課后積累:搜集古人在艱苦條件下勤奮學習、以苦為樂的事例。

 ?。f編三絕 懸梁刺股 囊螢映雪 鑿壁偷光 畫荻教子)

  板書設計:

  送東陽馬生序

  一、嗜學、力學:

  1.無書借書抄書──讀書┐

  2.無師遠訪先達──求教├──艱

  3.求學過程艱苦──有得┘

  二、善學、勤學:(對比)──勤

  三、寫序目的──篇末點題,交代主旨。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設計3

  第二課時

  一、課前復習

  復習本課重點實詞、虛詞。抽背課文。

  二、新課導入

  接下來,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三、合作探究

  (一)精讀課文,內(nèi)容探究

  1.作者是怎樣寫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的?

  2.作者為什么要寫同舍生的衣飾華麗的情節(jié)?面對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余”抱什么態(tài)度?

  3.作者對“同舍生”的豪華生活毫不羨慕的原因是什么?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感受或體會。

  4.作者為什么能克服種種困難,而“卒獲有所聞”?

  5.結合全文,說說作者最終能夠學業(yè)有成的幾個條件。(各用四個字概括)

  6.本文作者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并不講大道理,卻直接以自身經(jīng)歷相告,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7.作者寫作這篇贈序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8.文中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請找出來并說說有何作用。

  (二)品讀課文,句段賞析

  1.品味“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中的動詞。

  點撥:“趨、從、執(zhí)、叩問”這些動詞,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作者強烈的求知欲望。

  2.品味“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點撥:運用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對老師的尊敬和對知識的渴求。

  (三)熟讀課文,主旨探究

  通過對比,作者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點撥:作者說明了學習條件的好壞,對學習效果沒有決定性的影響。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學者的態(tài)度:要“勤且艱”,要勤奮,要能吃苦,要有恒心。

  (四)賞讀課文,鑒賞評價

  1.宋濂用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告訴了馬生什么道理?時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學精神,我們還有哪些值得借鑒?

  點撥:在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親身實踐和體會告訴馬生:學習必須勤奮刻苦。學習的內(nèi)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別,但他所講的道理對我們?nèi)匀痪哂袉l(fā)和教育意義。作者那種不怕艱苦、勤奮好學、安貧樂道、不慕富貴的精神,他對馬生的熱情關懷和諄諄教導的態(tài)度,以及他的誠實守信、尊師重教都是值得肯定的。

  2.以“學習中的苦和樂”為話題,運用對比的方法,談談你的理解。

  點撥:現(xiàn)在的中學生,“讀書苦”幾乎成了他們的口頭禪。深諳了宋濂之苦與累后,我認為我們所謂的苦,簡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書,抄書,而我們的書應有盡有,卻不曾用心讀過;宋濂百里之外求師,行深山巨谷中,還?!坝銎溥尺汀?,而我們坐在明亮溫暖的教室里,卻不一定“有所聞”;宋濂受凍餒之苦,而我們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用心不專。這么優(yōu)越的條件,卻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五)課外拓展,對比延伸

  《送東陽馬生序》與下文所談的都是為學之道,這兩篇文章所說的道理,其共同之處有哪些?不同之處有哪些?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雖有子羔、原憲之賢,終無濟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狈蛞钥鬃又?,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乎?

  (節(jié)選自顧炎武《與友人書》)

  思路分析:共同之處:要勤勉好學,做學問要與人研討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討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處:《送東陽馬生序》從為學之難的角度說勤勉,也談了尊師之道;短文談“為學”不進則退的道理,講為學要認真鉆研,獨立思考,要出門學習(或開闊眼界)。

  四、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饑寒奔走之苦,并將自己的經(jīng)歷與太學生優(yōu)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有力地說明學業(yè)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yōu)劣,這種認識對于我們今天過飯追求物質(zhì)比拼,“擇校熱”“炫富”等不良社會風氣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五、練習設計

  說說你對“以中有足樂者,布置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的理解,并就此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六、板書設計

  作者:幼時 求學難 得書難、求教難、奔走苦、從師艱

  太學生: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熟讀成誦。

  2.掌握常用的一些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及用法,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3.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直至全文成誦。

  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nèi)容,培養(yǎng)自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以記敘為主,適當加以議論和間以形象描寫的方法。

  3.學習用對比來表現(xiàn)中心內(nèi)容的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現(xiàn)身說法的用意--勉勵學生刻苦學習。

  【教學重難點】

  1.倒裝句和省略句。

  2.用對比來表現(xiàn)中心內(nèi)容的手法。

  3.掌握文中的常見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的用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泵献右舱f:“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蘇秦“頭懸梁,錐刺股”這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

 ?。ㄒ源嗽O置課堂教學情景,導入新課)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由學生根據(jù)課前準備介紹,教師適當補充)

  1.寫作背景。

  明洪武年間,宋濂官至翰林學士,洪武十年(1377)辭官。第二年,宋濂至應天(今江蘇南京)去朝見太祖朱元璋。其時,在國子監(jiān)讀書的東陽人馬君則,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前來拜訪,宋濂就寫了這篇文章贈送給他。

  2.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義烏一帶)人。明朝文學家,幼年酷愛學習,家貧無書,常問藏書家借抄,天寒手僵,仍堅持不懈,由此得遍觀群書,學識淵博。元末,薦授翰林編修,以親老不受。后與劉基等同受朱元璋征召,做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講經(jīng),修《元史》,官至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回鄉(xiāng)。不久,因長孫宋慎列入胡惟庸黨,全家謫往茂州,中途病死于今四川奉節(jié)。宋濂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宋學士文集》。

  3.體裁特點。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zhì)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

  三、初讀,讀準音

 ?。芊窳鲿车乩首x課文和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有極大的關系。因此,要求學生至少將課文讀上兩遍,而且必須是以讀得流暢無斷續(xù)現(xiàn)象為標準。要求學生在自由朗讀時,注意結合課文注釋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詞語和句子。)

  1.順暢讀出全文,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疏通文意,了解大意,參照書下注釋,或利用工具書重點查釋文中無注釋的字。

  四、譯讀,明其意

  1.自由閱讀:參照書下注釋,初步疏通文意,用筆標出自己不會翻譯的地方。

  2.小組交流:我讀你譯,你讀我譯,以直譯為主結合意譯,力求準確、通順,翻譯時,尤其要注意對特殊句式的把握。

  3.課內(nèi)交流:教師指導學生掌握重點字詞,翻譯重點語句。

  4.交流質(zhì)疑:讓學生把譯釋的疏漏點、謬誤點、疑惑點、分歧點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疑。

 ?。?)通假字:

  支:通“肢”,四肢。 被:通“披”,穿。

  (2)古今異義:

  A.走送之 走:古義指跑。今義指行走。

  B.持湯沃灌 湯:古義指熱水。今義指食物煮后的汁水。

 ?。?)詞類活用:

 ?。粒肿怨P錄 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B.主人日再食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茫子裰h(huán) 腰:腰佩。

  五、作業(yè)

  1.對譯課文,要注意關鍵詞語譯準確了。

  2.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一、導讀,解其旨

  1.檢查學生熟讀、背誦的情況。(小組比賽,看誰背的快,推薦到全班背誦)

  2.速讀第一段,找出描寫作者求學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話或原文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提煉概括。

  明確:主要體現(xiàn)在借書抄錄,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方面。主要語句有:

  (1)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2)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3)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4)余則袍敝衣處其間

  3.思考: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么?

  明確:從本段最后幾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4.課堂討論:本段用什么手法寫自己求學艱苦的?好在哪里?

  明確:主要用了記敘的手法,有的地方加以描寫和渲染及議論,使文章生動形象、中心突出。

  5.第二段從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明代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 作者寫這些太學生學習條件優(yōu)越的用意何在?

  明確:這一自然段主要是說明今之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并從四個方面與前面作者求學的情況形成對比:

  衣食:廩稍之供、裘葛之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緼袍敝衣

  住宿: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行深山巨谷

  從師:未有問而不告--未嘗稍降辭色、叱咄

  書籍: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

  經(jīng)過四層對比,顯而易見昔日艱難和今日條件的優(yōu)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夠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于優(yōu)越條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說明其用心不專。

  6.討論:課文第3段是怎樣體現(xiàn)贈序特點的?

  明確: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

 ?。▽W生概括歸納后,可以引導學生對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作進一步闡述)

  7.文章的'結構安排有什么特點?

  明確:縱觀全文,前一部分是作者的現(xiàn)身說法,也就是全文立意的基礎;后兩部分則是層層深入,突出作者的主旨。前一部分寫得愈充分,愈能打動人心,那么后兩部分發(fā)揮起來,就會越發(fā)自然流暢,結束時就更為明確飽滿。盡管全文沒什么波瀾起伏,大開大闔,但字里行間真誠動人,其胸襟、氣魄,在描述和說理中畢露無遺,正是因為這些,才使文章傳世不朽,膾炙人口,成為名篇佳作。

  8.學生交流討論: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讀書要“勤奮”、“專心”,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請結合你的經(jīng)歷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練讀,背其文

  1.完成“探究、練習”。

  2.課文比較長,分段背誦,化長為短,組織學生力爭當堂背會。

  【資料寶藏】

  1.宋濂其人

  宋濂不僅學識豐贍,文才彪炳,而且政治經(jīng)驗富足。馬生原是個用心于學的人,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那作者又為何還要如此教誨?作者不說太學使人養(yǎng)尊處優(yōu),不求上進,而講條件優(yōu)越,要充分運用。這是因為他深知朱元璋登上寶座后一直妒賢嫉能、殺戮功臣,以鞏固其統(tǒng)治。他的親信謀士、開國功臣劉基就死于朱元璋的陰謀,開國元勛徐達、太師韓國公李善長、中丞涂節(jié)、吏部尚書詹徽、開國公常升等都被朱元璋以各種借口而殺害。宋濂可謂知時識世,在朱元璋大清洗之前就告老還鄉(xiāng),退居林泉。他這次“朝京師”,馬生“撰長書以為贄”,對他加以贊頌,他為了避免朱元璋的疑忌,在贈序中不講為國為民之類的涉嫌的話,而講萬年百處可說的讀書問題。談讀書,還不忘贊揚一下太學,對皇帝主辦的學校條件說了一番好話。從這里可見宋濂不僅飽有學識,而且老于世故。宋濂雖然如此小心謹慎,可是后來他的孫子與一案有牽,也株及了他。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及本文文體特征,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3.理解本文作者執(zhí)著的求學之志和殷殷勸勉之情。

  過程與方法

  1.以朗讀貫穿全文,帶動學生通過朗讀理解文意。

  2.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子,然后,由字詞理解到內(nèi)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觀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課

  常常聽到同學們抱怨“學習好累啊”“作業(yè)好多啊”“度日如年啊”大家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你心里覺得學習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我們的學習真的很苦嗎?我們看看古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學習的?以怎樣的態(tài)度學習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二、自主預習

  1.作者介紹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現(xiàn)在浙江義烏)人。明初散文家。明太祖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明朝開國元勛劉基贊許他“當今文章第一”,當世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文集》。

  2.知識鏈接

  “序”分為“書序”和“贈序”兩種。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zhì)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

  3.檢查預習

  (1)重難字

  嗜學(shì) 硯冰(yàn)

  弗(fú) 怠(dài)

  逾約(yú) 碩師(shuò)

  叩問(kòu) 叱咄(chì du)

  俟(sì) 卒(zú)

  負篋(qiè) 曳屣(x)

  皸裂(jn) 媵人(yìn)

  衾(qn) 綺繡(q)

  容臭(xiù) 燁然(yè)

  缊袍(yùn) 耄老(mào)

  謬稱(miù) 廩稍(ln)

  凍餒(ni) 謁(yè)

  贄(zhì) 詆(d)

  (2)通假字

  四支(zh)僵勁不能動(“支”同“肢”,肢體)

  同舍生皆被(p)綺繡(“被”同“披”,穿)

  (3)古今異義詞

  假 造的(跟“真”相對)。(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偽造的;人)

  走今義:行走,走路。(古義:跑。例:走送之。)

  益今義:好處。(古義:更加。例:益慕圣賢之道。)

  趨今義:趨向。(古義:快走。例:嘗趨百里外。)

  左右今義:大約。(古義:身邊。例:余立侍左右。)

  湯今義:湯水。(古義:熱水。例:媵人持湯沃灌。)

  卒今義:兵。(古義:最終。例:卒獲有所聞。)

  再今義:表示又一次(有時專指第二次)。(古義:兩次。例:主人日再食。)

  (4)一詞多義

  至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動詞,到)(色愈恭,禮愈至(形容詞,周到))

  慕略無慕艷意(羨慕)(益慕圣賢之道(仰慕))

  從當余之從師也(跟從)(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向))

  書撰長書以為贄(名詞,信)(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書籍,名詞))

  道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說,動詞)(益慕圣賢之道(學說,名詞))

  質(zhì)非天質(zhì)之卑(資質(zhì),名詞)(援疑質(zhì)理(詢問,動詞))

  (5)詞類活用

  腰白玉之環(huán)(名詞作動詞,腰佩)

  手自筆錄(手,名詞作動詞,動手;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主人日再食(名詞作狀語,每天)

  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名詞作動詞,穿著破舊的衣服)

  無鮮肥滋味之享(形容詞作名詞,新鮮肥美的食物)

  父母歲有裘葛之遺(名詞作狀語,每年)

  (6)文言虛詞

  以計日以還(表修飾,不譯)(以中有足樂者(連詞,因為))

  之 立性,不譯)(當余之從師也(助詞,取消句子的獨)

  (7)文言句式

  倒裝句

  a.弗之怠。(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弗怠之”。)

  b.每假借于藏書之家。(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每于藏書之家假借”。)

  省略句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句前省略主語“余”,“與”后省略賓語“余”。)

  三、疏通文意

  1.重點詞語解釋

  嗜學:愛好讀書。

  致:得到。

  假借:借。

  弗之?。杭础案サ≈?,不懈怠,不放松讀書。弗,不。之,指代抄書。

  走:跑,文中意為“趕快”。

  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既:已經(jīng),到了。

  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舉行加冠(束發(fā)戴帽)儀式,表示已成年。

  嘗:曾。

  趨:疾走,跑。

  鄉(xiāng)之先達:當?shù)卦诘赖聦W問上有名望的前輩。

  稍降辭色:言辭委婉些,臉色溫和些。辭色,言辭和臉色。

  援疑質(zhì)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叱咄:訓斥,呵責。

  曳屣:拖著鞋子。

  衾:被子。

  日再食:每日供給兩頓飯。

  燁然:光彩照人的樣子。

  縣官:文中指朝廷。

  非天質(zhì)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資太低下。

  以鄉(xiāng)人子:以同鄉(xiāng)之子的身份。

  謁:拜見。

  歸見:回家探望。

  2.重點句子翻譯

  (1)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因為家中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

  (2)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抄寫完后,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看各種各樣的書。

  (3)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我)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拿著經(jīng)書向當?shù)赜械赖掠袑W問的前輩求教。

  (4)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

  (我)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

  (5)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我)并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6)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他們中學業(yè)不精通、品德未養(yǎng)成的,不是天賦、資質(zhì)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這樣專一,難道可以說是別人的過錯嗎?

  四、合作探究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用一句話概括。

  答案示例:寫自己求學艱難和勤奮學習的經(jīng)歷(勤奮艱苦的學習經(jīng)歷)。

  2.全文寫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答案示例:“蓋余之勤且艱若此?!?/p>

  3.文章從四個方面敘述了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的艱難,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答案示例:幼時抄書之辛,成年叩問之難,從師奔走之艱,住讀生活之苦。

  五、課堂小結

  這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宋濂學習的勤且艱。希望本文能給同學們帶來啟示。請同學們課下背誦課文,下一節(jié)課,我們再來深入學習課文。

  六、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