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獨坐敬亭山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獨坐、敬亭山、煙渚、日暮、野曠、漁燈、風簇浪。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三首古詩。
3.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熱愛我國古詩的感情。
思想教育:培養(yǎng)熱愛我國古詩的感情。
重、難點: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詩人的資料、古詩的有關圖片、插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板書課題:古
詩三首)這節(jié)課,我們先學第一首《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
2.解題。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布置自學。
?、僮x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
2.檢查自學。
?、僦缸x全詩。(正音)
?、诮涣髯约簩υ~和句的理解。(師生評議)
?。ūM:沒有了。孤云:孤單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閑:休閑,休息。厭:滿足)
詩句意思:后兩句意思怎樣說才通順?(“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說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ň湟猓阂蝗喝壶B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著,誰也不厭煩誰。)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ㄈ娒枥L了孤山凄涼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感情,自己練讀這首詩。
2.指讀全詩,教師范讀指導,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四、擴展
1.你還喜歡我們以前沒學過的李白的哪首詩?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2.交流。(學生說)
3.把喜歡的李白的詩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業(yè)
熟背《獨坐敬亭山》。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宿建德江》,(板書課題,齊讀)作者孟浩然。要求我們和學上一首詩一樣,借助注釋,
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詩內容,并在議論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學古詩
1.范讀全詩。(整體感知內容)
2.指名學生讀。
?。z查學生的音準情況。)
3.指導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
自學提示:
?。?)根據課文注釋,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詩句沒有注釋的還可以理解。
(3)小組討論,議一議如何理解這首古詩。
?。梢园l(fā)揮想像)
(4)提出疑難。
(加強自學能力訓練,討論時間10分鐘左右)
三、整理匯報自學情況
1.結合詩句理解詞句的意思。
移舟:劃船靠岸的意思。
泊:劃船靠岸。
煙渚: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煙渚,霧氣籠罩下的江中陸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黃昏,引起詩人新的愁苦。
學生可能提出疑問為什么會有新的愁苦?教師要點撥一下:此時作者身在異鄉(xiāng),不免會引起一種思鄉(xiāng)之愁。
野曠:野,野外。曠,空曠。
天低樹:天比樹還低。
2.出示放大了的掛圖。
?。ńY合圖意理解詩的后兩句)
在一個江中的孤島上,幾棵高高的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遠遠望去由于是在空曠的野外感覺天比樹還低。清幽的月光照
在水面,感覺月亮離人是那么的近。
引導體會作者心情:此時作者遠在異地,舉目無親,孤苦無援,身處這空曠的野外,一種思鄉(xiāng)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臨,
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離得那么近,有了一絲喜悅,也帶來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詩人又會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善導,使學生理解詩人表達的感情以突破重點。
四、指導朗讀
1.理解了這首詩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ㄒ龑W生再次體會詩人情感,突破難點加強能力的訓練,同時培養(yǎng)欣賞美的情趣。)
2.指導停頓,詩中表達情感。
3.配樂朗讀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們已學過《古詩三首》的前兩首詩,哪位同學會背?(指名背)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三首《舟夜書所見》。
?。ò鍟}目)
二、解題,簡介作者
1.解釋提問:“舟”是什么意思?“舟夜”呢?“所見”是什么意思?“書”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書字不易理
解,引導學生選字義。)
舟:船。舟夜:夜間在船上。書:寫、記。所見:見到的東西。
詩題是什么意思?(記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色。)從題目你能想到詩的內容嗎?
2.作者簡介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詩人查慎行(1650-1727年)。它是浙江海寧人。早年從軍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許
多詩是通過旅行見聞來描寫山川風景的。
三、布置自學
1.朗讀兩遍,讀準字音。
2.逐句讀,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詞,結合看圖想像詩句意思。
3.同桌相互講講對詩句的理解。
四、指名朗讀,試講,教師精講點撥,掌握全詩內容
1.指名朗讀。
2.出示寫有詩句的翻版,逐句翻出,引導學生試著講解字、詞、句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講解情況指導訂正。
“月黑見漁燈”月黑:就是沒有月亮,一片漆黑。見:通“現(xiàn)”。漁燈:漁船上的燈火。這句話是說漆黑的夜晚,一盞
漁燈閃現(xiàn)在河面上。
“弧光一點螢”弧光:孤零零的燈光。螢:螢火蟲。這句話是說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
?。ㄖ更c:這是因為天地一片漆黑,漁燈的光亮雖然微弱,卻使人看了覺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風簇浪”簇:聚集、簇擁,這里是吹起的意思。這句話是說一陣微風吹來,河面漾起層層細浪。
“散作滿河星”散:散開。作:變作,變成。這句話是說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了,變成了無數(shù)顆星星,在
河面閃動。(指點:這是因為漁燈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風中起了細浪,燈光的倒影也隨著微波蕩漾。)
五、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1.教師朗讀詩句,相機出示投影圖片,或用電腦顯示詩所描繪的情境。
2.這首詩的前兩行寫了什么樣的景色?后兩行寫了什么景色?(前兩行寫了漆黑的夜晚,沒有風的時候,河面上一盞
漁燈閃爍著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后兩行寫了微風吹來時河面上由靜變動,漁燈倒映“散作滿天星”的景象。)
3.啟發(fā)想像詩情畫意:
?。╨)閉上眼睛想像:在這沒有月亮的晚上,詩人坐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漁船,那盞漁燈閃爍著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多
么美妙??!這時,一陣微風吹來,風兒簇擁著波浪,燈火在浪中聚集、蕩漾、散開,一點光亮變成許多的光亮,就像許
多閃爍的星星,多么神奇?。?/p>
?。?)朗讀全詩。
4.教師小結:
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神奇變化,這些都是詩人親眼見到的。詩人觀察得多么細致,想象多么豐富!詩人從“孤光一點
螢”到“散作滿天星”好像讓我們感到月黑的夜晚,一只小漁船點著孤零零的一盞漁燈,仿佛螢火蟲的光亮,那情景多
么寧靜!微風吹來,河上蕩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點光亮,隨波散開,那水波蕩漾,光亮閃爍的景象又是多么動人!詩
人觀察仔細,運用了“一點螢”、“滿河星”這兩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來,我們讀
了仿佛身臨其境。我們也要像詩人那樣,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六、指導朗讀,背誦全詩
1.教師范讀。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2.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七、作業(yè)
熟背三首古詩,記住古詩句意思。
板書設計:
19 古詩三首
鳥飛
獨坐敬亭山 云閑 看不厭
宿建德江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愁
魚燈
舟夜書所見 風簇浪
散河星 美
課后小記: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默寫《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
二、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三、選文目的: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累。
四、教學準備:
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靜夜思》等。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李白是我們十分熟悉的詩人了,我們學過不少他寫的故事,大家能背誦出幾首嗎?(學生背誦古詩)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手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板書課題,生書空、齊讀)
(二)知詩人,解詩題。
1.知詩人。李白,唐代詩人,他寫的詩又多又有名,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詩仙”,(介紹歷史背景。)
2.解詩題。“獨”是指獨自一個人。請同學們看注釋了解敬亭山。
師:李白一個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請大家朗讀全詩,體會李白的心情。
3.檢查生字,朗讀全詩。
課件出示生字生詞,指名認讀,領讀。出示全詩,全班齊讀,教師指導古詩停頓并范讀。
(三)悟詩意,覺詩境。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詩的前兩句,說說你的理解。
1.重點引導“眾”與“孤”之中蘊含的多與少之意,“盡”與“閑”對比教學,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
2.小結前兩句:仰望天空,只見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
3.師:請同學們讀一讀后兩句,后兩句詩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讀詩句,小組討論詩句含義。
5.小結后兩句:我靜靜的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誰也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過度:作者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語的高山呢?古人寫詩往往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心情,(了解李白不同時期的詩和他當時的境遇,體會本詩抒發(fā)的情懷。)
(四)朗誦全詩,熟讀能誦。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3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唐代時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最繁榮、最輝煌的時代,涌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杰出詩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詩人?(生交流) 唐代詩人燦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詩人才華橫溢,縱情山水,把酒吟詩,詩酒名聞天下,被人們稱為“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生答李白)
二、板書課題,揭題
1 、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書:獨坐敬亭山)
2、生讀題 中學語文在線-免費資源站:http://www.ywzx8.com
3、理解題意:“獨”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學到過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嗎?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為什么會獨坐敬亭山呢?
三、讀詩,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與韻律
1、 默讀古詩,有沒有不認識的字? 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古詩讀得特別好,指名讀,(評價 很有詩人風范)齊讀
3、 詩歌朗讀形式多樣,想不想嘗試合作讀。(要求 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
4、分組合作讀,每小組一句 男女生疊讀(疊讀前三 后二) 師生疊讀
5、讀詩的最高境界是讀出詩的韻味, 古代的讀書人讀詩搖頭晃腦,抑揚頓挫
四、范讀詩歌,想象畫面
1、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朗誦想象畫面
2、同學們,告訴老師,你仿佛看見了什么?(鳥飛 云飄 佇立的大山 孤獨的詩人)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xiàn)這樣的畫面?
3、置身于這樣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 寂靜 孤獨)
五、作業(yè):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學習詩歌一二句,感受詩人的孤獨。(板書 鳥飛 云去 孤獨)
理解“盡”,說“眾鳥高飛盡”詩意;理解“孤”“閑”,說“孤云獨去閑”詩意
二、 教師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
鳥飛云去本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在詩人的眼中,為何會如此的孤獨寂寞呢?(生交流,師小結: 被貶離京城,十年漂泊,遠離故土與親人,世態(tài)炎涼,好友遺忘,看見鳥飛,云去,有感而發(fā),觸物傷懷,難怪這樣的孤單寂寞!)
三、學習詩歌三四句,感受詩人的不獨。
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誰和誰相看?(李白與敬亭山)會怎樣看?(含情脈脈 四目相對 默默對視)(板書:相看)
同學們,詩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嗎?{不是}你們知道詩人這是第幾次登上敬亭山嗎?第七次?。≡娙诉@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難道僅僅是為了欣賞敬亭山的美麗風景嗎?(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里,敬亭山難道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ú皇牵﹥H僅是一座山嗎?你說?。ú皇牵┰谠娙搜壑?,在詩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永遠與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單時可以做伴,寂寞時可以傾訴的朋友??! 有了這樣的朋友,詩人還好孤獨嗎?(不會)還會寂寞嗎?(不會)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p>
李白一生不畏權貴,命運坎坷,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心中自有說不出的孤獨 寂寞與憂傷,只有流連山水、登高望遠之時,才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同學們,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喜悅 高興 激動)是啊,李白是與敬亭山心有靈犀、兩兩相悅?。。ò鍟合鄲偅?/p>
四、教師小結:
?。ńY合板書)漂泊他鄉(xiāng),無人相伴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悅,從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內心的憂傷,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獨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讀詩) 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xiàn)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办o”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于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夸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五、自由讀誦,背誦
《獨坐敬亭山》教學反思
第一篇:
古詩是主觀性最強的藝術,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情緒的流波里,是詩人自己獨特的情感宣泄。因此,學習古詩不能脫離作者與時代去憑空解讀作品本身。每講一首古詩,總是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包括時代特征,風俗等。或是讓學生上網查找相關資料,或是上課時老師對作品、作者進行簡單的介紹,這對學生理解古詩的含義,感悟詩情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獨坐敬亭山》這首詩 時,因學生學習條件有限無法讓學生查找有關這首詩的資料。因此,上課時,我只能直接介紹此詩的時代背景,包括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同時也告訴了學生。說完之后,我就覺得不對勁,不應該先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情感,可一言既出,無法更改,只好按計劃進行。學習古詩,首先讓學生對古詩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和感覺,獲得初步感受,才能更好地為理解古詩的意思打下好基礎。然后,通讀古詩,要求學生流利地朗讀全詩,做到不漏字,不讀錯字。通讀古詩之后,學生對古詩有了大致的了解,接著讓學生借助注釋或字典理解古詩的意思。由于這首詩的詩意比較容易理解,所以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詩的大意。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感悟詩情,也就是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蓜偵险n時,已告訴學生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情感,怎樣讓學生感悟詩情呢?一時慌了神,想不出好的方法,最后,我直接說:“這首詩既然表達作者孤獨之情,那么從詩中的哪些詞可以看出來呢?”學生再讀詩,找。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題目中的“獨”,詩句中“孤,相看,只有”這些詞中都能體現(xiàn)出作者孤寂的心情。這樣學習也能讓學生有比較深的感悟。
課下與老師交流時,一位教過這首詩的老師把的方法告訴了我,她是把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放在感悟詩情中介紹,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我覺得她這樣的安排可謂妙些,更有效些。與他人相比,自己在安排資料時有些操之過急。雖然自己的方法笨拙,但也受到了成效,不免對自己的教學有些慶幸。對于古詩的教學,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方法進行,只要有效都可以去試試。
第二篇:
《獨坐敬亭山》一詩是李白于天寶十二年秋游安徽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孤寂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象的描寫,抒發(fā)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寂寞之情。也正因如此,把握這首詩的感情基調,體會詩中的思想內涵,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上課伊始,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李白坐在敬亭山上、與山相對而望的的畫,帶領學生從圖畫入手,結合咀嚼語言,使學生很快進入到詩歌的意境當中。但由于我的點撥不夠到位、深入,學生品味詩歌意境略顯得不夠深,造成后面學生體會李白的孤獨之感時味不濃;再到后面體會“相看兩不厭”這句詩的意蘊時,由于我引領學生體會過深,學生很難接受。
這節(jié)課讓自己滿意的是讓學生作畫,讓學生自畫自悟,去體會“去”和“盡”的意味;通過聯(lián)系生活感受為何“兩不厭”。
課后,老教師的點評,一下子讓我對這一課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許老師為我指出這樣一條道,那就是要從這首詩找出一個詩眼來。抓住“獨”這個詩眼,先從題目感受“獨”,再從前兩句深入體會李白的孤獨。而后兩句要帶領學生去細細品味李白的不孤獨,在一般的教學中,學生能停留在“因為和山成為知己,所以李白不孤獨”的理解層次上,但怎么往深里挖掘,感受李白的不孤獨,這就要引導學生在語文知識當中做文章了。讓學生理解“厭”意思上的古今差異,并讓學生用現(xiàn)代語言來解釋,由此把“不厭”講深、講透;再通過我們現(xiàn)如今在不斷地吟誦著李白流傳千古的詩文,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認識了李白,李白有何孤獨。這樣層層深入,對“從獨到不獨”的理解一下子就上升了一個新的境界。
這次公開課的備課、上課、到課后反思,讓我收獲頗多,尤其是老教師的點評,使我受益匪淺。點評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那就是無論怎樣教,首先要做到不斷地用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更新自己的頭腦,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其次教學要不斷地聯(lián)系生活,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讓我們能真正做到智慧地教語文,而學生能智慧地學語文吧!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借助字典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寫課文。
?。?、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同學通過自身查閱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對詩中描繪的景物展開充沛的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情激趣
?。薄⒔處熂磁d背誦一首古詩,引發(fā)同學興趣,問:
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給大家聽。
?。?、老師:
俺聽出來了,你們掌握的許多古詩都是在課學習的。那你是怎樣學習古詩的呢?有什么好方法嗎?
?。场⒔裉彀硞冊賮韺W習一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
板書課題。齊讀,解釋詩題:
“誰愿將課前收集到有關李白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二、自讀交流
?。薄⑦x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自由的誦讀古詩,注意古詩的韻味,讀的舒緩些,并劃出節(jié)奏。
?。?、再來讀一讀古詩,邊讀邊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請你帶著你品味的這種感覺,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古詩,對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同學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習組長先匯報是以什么方式來學習古詩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同學補充。
三、精讀品味
1、老師:
聽了你們的介紹,俺也仿佛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的確,這首詩寫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韻味悠長呀!讓俺們再次讀古詩,畫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互相交流:
你通過朗讀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心情?
?。场⑿〗M討論:
說說這首是中的詞語有什么特點?讀了以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四、達標測評
?。?、詩人李白把山擬人了,寄情于山。學完這首詩你聯(lián)想到什么?
2、鼓勵同學根據自身對詩句的理解,以及詩人的感情,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身的感受。
(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
五、拓展延伸
?。?、把這首詩默寫下來。
?。?、請你選擇自身喜歡的詩句加以想象畫出來??梢栽谠娋湟馑嫉幕A上豐富內容。
?。场⒛氵€知道李白的哪首詩?讀給大家聽。
【獨坐敬亭山教案】相關文章:
1.獨坐敬亭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