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的9月,蜀王王建不聽馮涓的勸阻也稱帝。岐王李茂貞與朱晃矛盾,反對他稱帝。楊行密、楊渥父子長期與晉王結盟共同對抗朱晃,部下的大將李承嗣、史儼都是李克用的舊部,岐王承制封楊渥弟楊隆演為吳王。華北的各諸侯多數對朱晃貌合神離,朱晃也想兼并他們。第二年正月李克用去世,兒子李存勖繼承晉王,也開始了同朱梁長達十多年的戰(zhàn)爭,朱晃感慨地說他比李克用更厲害,阿保機和朱梁結盟,讓朱晃給他冊封,兩人都是皇帝,是想讓朱晃給他上尊號,朱晃推脫說等滅亡了晉國再冊封,
阿保機轉而向西、向東發(fā)展,攻打回鶻、渤海等國,處理內部矛盾,不過多南下。朱晃利用羅紹威集團內部矛盾控制了魏博,又攻打鎮(zhèn)州、定州、幽州,控制了滄州,晉軍支援定、鎮(zhèn)軍打敗梁軍后雙方結盟,911年劉守光囚父劉仁恭自立為燕帝,遭到契丹和晉軍的攻打,912年,徐溫任鎮(zhèn)海節(jié)度使、淮南行軍司馬,執(zhí)掌了吳國軍政大權。朱梁內部矛盾,朱晃被殺,次年朱瑱即位。913年晉國占領了幽州,契丹占領了平州、朱梁占領滄州,三分了劉仁恭的地盤。李存勖與鎮(zhèn)定結盟,勢力逐步發(fā)展。915年,魏博叛,賀德倫、司空颋降晉,至916年李存勖打敗朱梁部隊占領了魏博和滄州、德州,控制了河北。917年,劉 稱帝,建立南漢, 918年,李存勖取得胡柳坡戰(zhàn)役勝利后,與朱梁開始展開長達數年的夾河爭奪戰(zhàn)。919年吳王楊隆演建社稷用天子禮,以徐溫為大丞相。
920年朱友謙以河中等地降晉,吳國楊溥即位,與蜀主勸晉王稱帝。次年契丹契丹攻占涿州,南下攻定州。922年正月,晉王破契丹,天大雪,契丹無糧草退兵,晉王逐北至易州,驚嘆契丹布陣嚴謹,9月晉軍攻占鎮(zhèn)州。923年,晉王稱帝,改國號唐,在唐朝滅亡十六年后,延續(xù)唐朝法統(tǒng),不久滅亡朱梁,控制了中原,吳越、馬楚歸附,但是蜀吳依然自立,926年唐滅蜀,南平稱臣于吳,聯(lián)合抗唐。926年李嗣源即位,與阿保機約為兄弟,契丹滅渤海,更名東丹,皇帝耶律億去世,耶律德光即位,王延翰自立為閩王。927年,唐攻南平,吳主楊溥稱帝,930年孟知祥等叛唐,932年,南平降唐,封渤海王。孟知祥并東川向后唐歸附,求封蜀王。933年,閩王王延鈞稱帝,唐封孟知祥蜀王、錢元瓘吳王,11月李嗣源去世。
934年初,孟知祥稱帝,4月,李從珂入洛陽廢唐愍帝,自立稱帝。935年吳國封徐知誥為齊王,以十州為齊國。936年,唐國內亂,石敬瑭降契丹,耶律德光援救石敬瑭,立為兒皇帝。石敬瑭攻入洛陽,建立晉國。937年,徐知誥在金陵滅吳國,建立齊國,這年段思平在云南建立大理國。939年正月,徐知誥復姓李,改國號為唐,改姓名為李昪,再次延續(xù)唐法統(tǒng),這年閩主王曦去帝號向晉國稱臣。940年晉國加吳越王錢元瓘尚書令,封王曦為閩國王,943年王延政稱帝,國號殷。
從唐朝滅亡到宋朝統(tǒng)一中原的七十多年中,晉唐(后唐)、齊唐(南唐)先后延續(xù)唐朝的法統(tǒng),其中晉唐還具有中央政府性質,總共十多年,在五代中算較長的。晉唐從李克用封晉王,到李存勖改國號唐,晉國歷時二十八年,而齊唐是地方政權,958年去帝號向后周和宋朝中央政府稱藩,自立僅十多年,總歷時約四十年。五代更迭十國割據,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分裂時期,現代人看那也是民族融合的時期,在中原,契丹、沙陀、渤海族與中原各民族的交往、聯(lián)系更加頻繁,與西北的回鶻、黨項、吐谷渾、轄戛斯等,與西南的吐蕃、大理等民族交往也日益增加,由于五代是在分裂以后開始的戰(zhàn)亂歷史時期,在古代封建文化觀念強烈的環(huán)境里,人們有重法統(tǒng)的觀念,這是封建社會歷史的局限性,他們沒有看到具體各個政權的具體發(fā)展歷程,過分追求表面的形式,過分計較封建政權形式上的國號、法統(tǒng),帝系等封建體制,而忽視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本質,客觀具體的歷史現象、社會矛盾,以及政治、民族、軍事、經濟、文化等實際內容,以及相應的思想觀念等,更沒有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研究歷史的發(fā)展。
【唐朝滅亡后唐朝法統(tǒng)的延續(xù),公元907年3月朱晃滅亡了唐朝】相關文章: